手术由厦门市欧美同学会会长、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院长王焱与心脏手术机器人共同完成。术中,手术室里没有医护人员,王焱教授坐在手术室外操作摇杆控制台,仅耗时29分钟,就在患者跳动的心脏上微创修复了受损的二尖瓣。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场手术还同步向远在欧洲的国际著名心脏专家莫里奇奥·塔拉玛索等进行线上直播。厦心心脏手术机器人系统的创新性、稳定性、灵活性和安全性受到了国际专家的高度肯定。
去年年底,夏心还使用该手术机器人完成了全球首例高难度机器人经导管二尖瓣微创手术。
该手术同样由王焱教授完成,仅耗时约2个小时就顺利结束,成功为一名重度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患者实施了缘对缘修复手术。
尽管患者接受了系统的药物治疗(GDMT),但病情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鉴于此,厦门心血管医院的结构性心脏病团队积极展开讨论,并做出了决定,决定为患者进行二尖瓣修复手术,以期望在根本上解决患者的心衰问题。
患者经股静脉入路、房间隔穿刺后,置入二尖瓣夹导引鞘与瓣膜夹输送系统,并将其安装固定于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上。王焱教授的精湛技艺和对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娴熟运用,使得手术过程异常顺利,仅一个多小时,就在跳动的心脏上,成功为68岁的患者微创修复了受损的二尖瓣。
在DSA和超声实时引导下,由术者在控制室内操作系统将瓣膜夹准确植入病变目标区域,在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下瓣膜捕获在0.5秒内完成。
术后,通过多维度评估捕获效果,发现跨瓣压差仅为3mmHg,前叶捕获15mm,后叶捕获11mm,瓣膜夹的双孔化效果良好,反流明显减少,肺静脉逆流也得到了显著减轻。释放瓣膜夹后,瓣膜夹保持稳定,整个手术过程顺利完成。
同时,该系统具备标准化操作流程,有望缩短医生的学习曲线,减少培训时间,进一步推动二尖瓣微创手术的广泛应用。此外,借助5G通讯技术,医生甚至可以远程操控机器人完成心脏手术,这对于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
资料显示,淇鹭医疗是火炬生物医药孵化器在孵企业,该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推动结构心微创手术智能化的企业,专注于将手术机器人技术与经导管微创术式相结合,在确保操作精准可靠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术中并发症风险。
公司拥有国内顶尖心内科临床专家及知名苏黎世大学医学团队技术指导,创始团队拥有丰富的医疗器械及数字化产品研发经验,在来自跨领域多学科的专家团队共同努力下,公司已获批多项创新专利,并初步布局瓣膜介入相关研发管线,其产品设计具有高度灵活性和可拓展性,以满足介入手术不同的临床需求。
此次手术机器人系统的应用标志着中国在心脏外科手术领域的技术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全球高危心脏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那么未来在临床医生的不断突破下,还会迎来哪些令人瞩目的进展和成就?